『懷舊與科技』

設置基地區域特色
南港站原位於興華路與興中路交會處,此為南港交通發展之重要地理位置,然因鐵路平面之阻隔而無法發展,在鐵路地下化後,南港站與台鐵轉運站的聯合開發,將使當地的交通產生轉乘及連貫的便利性,捷運車站的設立,增加旅客行經該地的機會和意願,無形中便帶動了社區的繁榮發展,公共藝術計畫從捷運車站的設立,延展一個思考的角度,南港站區位雖然周圍腹地狹小,但因與南港區諸多人文歷史古蹟相近,例如新庄仔陂、後山陂、舜若多橋、南港茶園、胡適紀念館…等,有觀光資源開發的潛力,善用區位人文特色引導,啟動周邊各項開發計畫,將可使該區朝多元化現代都市腳步邁進。


公共藝術設置理念
本站的設計主題經公共藝術策畫人搜尋地緣資料後,定為「懷舊與科技」,因為該站附近原為陂塘、出產茶葉、煤礦及桂花,且與諸多南港區的人文歷史古蹟相近,而未來與對面的台鐵南港站連接,成為交通樞鈕,將有多元化的開發。因此車站設計除以科技表現時代感之外,也呼應當地舊有產業的輝煌記錄。在這樣的理念下,車站裝修主題色選用湖水綠,以配合昔日的陂塘意象,並大量應用在牆面、地坪及天花上,其中地坪綴以古樸的陶磚。在付費與非付費區之玻璃柵欄上以噴砂方式勾勒出昔日的影像,配以會變化色彩的光纖。本站也首創將電扶梯側板從不銹鋼板改為琺瑯板及噴砂玻璃,使車站之必要設施也成為藝術展現的舞台。
另本站與插畫家幾米合作,將其瑰麗奇幻的畫作真實地呈現於臺北捷運中。其中月台兩側各有長達62.5公尺的藝術牆板,一側表現車廂外觀、一側是車廂內的景像,展現真車與畫中車、真人與畫中人呼應的趣味。另在穿堂層及出入口的側牆也都有幾米為本站特別挑選或繪製的畫作。本站是車站環境藝術化、藝術環境化的首例!
![]() 2號出入口 | ![]() 2號出入口夜景 | ![]() 2號出入口-幾米畫作 | ![]() 穿堂層-幾米畫作 | ![]() 穿堂層-幾米畫作 |
![]() 穿堂層-幾米畫作 | ![]() 穿堂層實景 | ![]() 穿堂層實景 | ![]() 月台層實景 | ![]() 月台層實景 |
![]() 月台層-公共藝術作品「捷運‧碼頭」 | ![]() 月台層-公共藝術作品「捷運‧碼頭」 | ![]() 月台層-公共藝術作品「捷運‧碼頭」 | ![]() 月台層-幾米畫作 | ![]() 月台層-幾米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