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名 | 完工日 | 作品位置 | 作品類型 | 作者 | 作品名稱 | 作品說明 | 作品材料 | 作品經費 (新臺幣:元) | 徵選方式 |
---|---|---|---|---|---|---|---|---|---|
亞東醫院 | 94年 10月 31日 | 穿堂層牆面 | 牆面處理 | 楊春森工作室 | 河戀 | 河流見證了板橋的歷史發展,也承載了居民的歷史記憶。「河戀」以LED燈結合玻璃棒,創造出波光粼粼的流水光景,如空間之河。依時間的早晚不同,燈光則變換出不同色調的河流,如時間之河。由詩人許悔之創作,鏤刻於玻璃棒中的詩文,遠觀如水之波痕蕩漾,近觀與觸摸時則為詩的文字,成一文化之河。 | 玻璃,LED燈 | 3,000,000 | 公開徵選 |
海山 | 95年 5月 31日 | 出入口前地面層 | 街道家具 | 黃清輝 | 牧場 | 作品以黑白大理石鑲嵌,12座大小不一型態迥異的乳牛造型製作成街道家具。成群結隊,色彩鮮明活潑有趣。而地面則有數個水池意象的馬賽克拼貼舖面,有表現新道路舊時為水道的意涵。 | 白色大理石,黑色花崗石,磁磚馬賽克舖面,嵌地燈 | 2,000,000 | 公開徵選 |
土城 | 95年 2月 28日 | 穿堂層非付費區及入口兩側牆面 | 牆面處理 | 涂維政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 金城傳奇 | 土城站位於金城路旁,鄰近土城市公所、戶政事務所等行政機構,為居民洽公及外來遊客之主要捷運出入站,同時該區在歷史上即為早期建城之所在,一直是土城區域的行政中樞,因此本站公共藝術之設計乃依以下原則規劃: (1)城市象徵與入口意象:由於本作品之設置位置為入口兩側及入口中央之平面區域,而本站又為民眾進入土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因此選擇傳統門神及石獅之意象,於入口兩側,以為歡迎之象徵;而中央區域則以土城主要的象徵圖像符碼出發,藉傳統之石雕形式呈現新興的城市面貌。 (2)歷史記憶與時空膠囊:土城區域的歷史多元性及環境發展的多樣性,將藉作品中石雕符號的組合,仿擬傳統古文明雕刻之形式,揉雜現代意義的符碼與傳統圖樣,且邀請民眾參與提供代表現代意義的個人符號,壓縮土城歷史的記憶與未來的願景於作品之中,引發觀眾既熟悉又陌生的好奇心,並因此導引民眾對於本站及本市之認同感。 (3)捷運的現代性意義:捷運的便利及周邊區域的發展,將使得土城的發展在現在的基礎上得以躍進,捷運本身的現代性意涵在土城的發展中十分凸顯。因此在本作品中,命名入口兩側之神獸為『捷運科技龍』,並於轉角壁面分別刻上土城地圖及捷運地圖,象徵捷運迅捷快速的現代性意涵。 | 夸石 | 3,000,000 | 公開徵選 |
永寧 | 95年 3月 30日 | 穿堂層出入口1, 4之轉角 | 空間藝術 | 許宗傑 | 時間‧碎片 | 「時間‧碎片」是由兩個作品共同構成的。公共藝術創作者嘗試表現出時間的感性,遠古的陶瓦是屬於永寧站的時間碎片,而車站裡的每一天是屬於所有市民的86400秒鐘。作品透過捷運車站特有的地緣環境訴說著今昔交錯的氛圍,觸動來往的乘客對於過去歷史與當下時間的微妙感受。 (1)「時間的碎片」 構想的起源來自於位於永寧站附近的斬龍山及土地公山遺址與出土文物,距今三千五百年的遠古文化又重現在世人眼前。面對這些遙遠的歷史遺跡時,人類以生命在計算著時間,時間在我們所存在的空間裡以線性往前移動,所以人只會經歷一次的青春與衰老,一代又一代的接續下去。 時間的洪流裡,永寧站從古老原始的聚落,緩慢地蛻變為今日的現代城鎮。我們渺小的一生無從見證整個城市的演化,但經由永寧站遺跡的出土,卻能窺見過去,窺見文化的起源,了解這千百年的累積是多麼不易。 作品移動的韻律,就如同人類歷史中的演化,總是不斷經歷重組聚合的過程。 (2)86400 從牆的某端亮起的LED光源,是每天時間的起始,是每一秒鐘的替身,在民眾的眼中顯示著可被視覺化的時間。然而,它又異於鐘錶時間的僵化單調,每顆燈光的飄移游走,悄悄提醒了人們時間的飛逝。細小的時間刻度消失的不知不覺,最終卻累積為巨大的力量,使滄海變為桑田。先民留下的許多生活與文化痕跡,正透過這些出土的文物碎片,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86400這個數字是一天之中所有秒數的總合,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然而人們感受到的時間卻不相同。歡樂的時光、忙碌的時光,交錯在生命之中;經過車站的千百萬旅客,看見的也許是相同的時間刻度,感受到的卻是各自相異的心情。 | (1)「時間的碎片」 機械,馬達,玻璃纖維樹脂仿古翻製品,琺瑯板,強化玻璃 (2)「86400」 紅色LED燈,白膜玻璃,琺瑯板 | 4,000,000 | 公開徵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