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提高捷運空間的品質,增進捷運建設的親和力,本局致力於捷運工程與公共藝術的結合,於車站建築體內外空間之適當地點,設置公共藝術品,以不同之表現手法展現各類作品,塑造車站之特色。自民國82年起至今已完成的作品分布如下圖:

    公共藝術作品導覽圖(jpg檔,另開新視窗) 
     

    • 捷運建設中的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廣義的來說是指設置在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品,且該空間通常是開放的,公眾可及性高,公共藝術應具有地緣性、大眾化、可親性、趣味性、與人的互動、多樣性、與環境融合、安全性等特質。
             捷運工程係為提供都會區舒適、便捷交通路廊為目的之運輸工具屬於都會區之重要公共資產,透過廠站與都市設計的思考,捷運公共藝術並適切的表達當地人文特質與地域特色,不僅有利於空間品質的重建,提供愉悅的景緻與環境,並能展現地區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背景及整合強化市民的知覺心理圖象,進而換取民眾的參與認同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 策劃過程

             本局於民國81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布之前就敏感地察覺到必須面臨公共藝術與重大工程建設相結合之課題,故於79年就著手研擬捷運車站設置公共藝術之推動策略,於80年主動邀集學者專家召開「捷運建設與藝術品結合之推動計畫研討會」,隨即於81年成立捷運公共藝術專案,宗旨在提昇捷運空間品質、加強捷運車站的地緣特色並促進捷運建設的親和力。於82年初成立公共藝術專案審議委員會,囊括建築、景觀、藝術及藝術媒體各界之專家學者,針對捷運公共藝術評審推薦。

     

    • 初期路網之公共藝術

             初期路網業已完成15件作品,其中淡水線雙連站於民國82年以公開徵件的方式選出「雙連‧行遠」之壁面設計,淡水線行人徒步區之小丘步道及兒童遊戲設施則於84年分別與鄰近之雙蓮國小及日新國小學童合作兒童馬賽克拼貼作品,南港線忠孝敦化站及行人多功能廣場之通風口亦以公共藝術之手法於86年以公開徵選的方式選出「樹河」之立體造型,新店線北段及中和線公共藝術於87年率先以邀請比件之方式選出台大醫院站之雕塑-「手之組曲」、中正紀念堂站之垂簾-「舞台、月台」、全像攝影-「非想、想飛」、空間藝術-「輕鬆的雲、走路的樂」、古亭站之垂吊造型-「邂逅」、中和線南勢角站之空間藝術-「青春美樂地」。
             88年底再增加4件公共藝術,其中新店線南段及南港線公共藝術以公開徵選方式取得,結果新店線公館站設置互動藝術-「偷窺」、新店站設置雕塑-「天、地、人」、南港線市政府站設置雕塑-「成長系列」,南港線忠孝西路共構地下街則以直接委託之方式重現臺北府城牆並以公共藝術之手法賦予臺北城牆基礎建材新生命-「麗正崇熙‧承恩景福」。另昆陽站公共藝術經公開徵選,結果「晶矽族群」所創作之互動藝術-「旋」獲首獎。

     

    • 車站本身即是公共藝術

             淡水線很多車站本身即是藝術品,高架站的車站多以現代材料反應中國傳統建築的意象,例如:以不銹鋼做出格柵花窗的感覺、以鋼材做出斗拱的意象,再配上或懸山或捲棚的屋頂造型,以同中求異。地面站入口處的天窗則造成入口大廳豐富的光影變化。尤有甚者,劍潭站以纜索系統展現結構美、北投站以空間桁架強調高科技、淡水站則以當地建築語彙呼應地緣特色。劍潭站除獲大眾票選為臺北市地標之一外,並榮獲86年度之建築師雜誌獎。
             捷運車站除了本身堪為地標外,亦為擁擠的都市空間提供一些些舒緩的機會,例如:劍潭站旁的開放空間、士林站的表演廣場、北投站旁的景觀水池、淡水站的河岸公園、高架站下方的線形公園及自行車道、地下段上方之行人徒步區等,皆為都市提供舒適怡人的休閒空間。此外,部分車站的地坪設計及配合了各站的公共藝術主題發揮,石牌站以十字圖形象徵「醫學天地」、原名天母站之明德站則以繽紛的色彩展現「異國風味」等。

     

    • 遠期路網之公共藝術

             有鑑初期路網之公共藝術歷經變更設計、尋找經費及位置、類型限制等種種痛苦經驗,捷運局瞭解公共藝術最好在工程設計階段即開始考量,因此在遠期路網細部設計顧問之一般服務範疇中,即規定在建築造型簡報時,要一併提報公共藝術計畫,以期藝術品能融入其周圍環境做整體考量,其中土城線公共藝術計畫,係針對永寧站、土城站及海山站分別建議公共藝術之主題、地點及辦理方式,經捷運公共藝術專案審議委員會審議後,決定分別以公開徵選、邀請比件及學生拼貼等方式辦理。
             自新莊線DK193標車站設計之特定服務範疇開始,則更進一步要求細部設計顧問團隊中,需包含一位公共藝術策畫人,該策畫人負責各站所有之公共藝術業務,且為藝術家及建築師間之協調人。其所擬訂之公共藝術計畫應包含詳細之執行計畫,經捷運公共藝術專案審議委員會審核後實施,冀以落實公共藝術融入捷運建設之目標。該公藝術策畫人需對車站設計提出整體性之公共藝術計畫,包括藝術品之主題、地點、形式及徵選方式,以使公共藝術能巧妙地植入車站設計中,增加車站的地緣性與獨特性,本局於車站裝修進場施作前一年依公共藝術策畫人之建議徵選作品。但公共藝術的類型絕不僅止於雕塑品,它可與壁面、地坪、天花、燈光、影像、音響、標誌、街道傢俱等結合,甚至整體空間就是一件藝術品。換言之,環境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是公共藝術。如此一來,公共藝術可與建築做完美的整合,進而達到環境藝術化、藝術環境化的終極目標。

     

    • 結語

             本局在「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布之前即自動自發推動公共藝術,一路下來嘗試了以公開徵件、邀請比件、直接委託及兒童拼貼等方式徵選作品,亦以多樣化的民眾參與方式拉近公共藝術與民眾的距離,到目前在細部設計階段即預留公共藝術之位置,可見本局辦理公共藝術之方式充滿彈性,也隨時修正以配合實際需求及時代潮流,不但立足過去,也前瞻未來,期待社會大眾在享受捷運之舒適便捷之餘,可以感覺到本局在追求工程品質之外,對於公共藝術的用心與堅持。